感受诗意诗情诗境之美
——喜读林海清诗集《啜茗拾韵》
【发布日期:2019-06-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品读林海清诗集《啜茗拾韵》,陶醉在绿肥红瘦间,花事荼靡处,平淡率真,厚重深刻,取于诗意生活,轻柔春风中有诗意,金黄秋叶中有诗意,缕缕清香中有诗意,用一颗平常心去感受、去观照,向善向美的心灵之光,以真情、真性、真率之本色,去呈现诗意、诗情、诗境之美,诗中流淌的那份宁静与淡泊,那份安闲与温润,氤氲在你心间,引领你去远方,带给你身心的愉悦和人生的感悟!
林海清崇尚陶渊明田园诗风,他写诗重在写心,写出他胸中的一片天地,写出他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譬如他的《山居夜雨》:“一榻诗书伴夜灯,初寒秋雨摄人魂。黎明乍起推轩望,门外谁铺十里云?”读来顿感平淡自然、质朴清新、意蕴深远,倏然间让人置身在他的《山居云海》的意境中,且看“峰外奇峰涌几层,天澜锁雾幻浮沉。山涛忽起风吹浪,银浦流云作水声。”同时,海清又向往道与自然,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领悟,巧妙地把道法自然的思想应用到写诗中,体现着万物各有自己的禀性,又合乎人情人性,“用世”与“避世”完美地融合起来,恰如他的《武夷行》:“昨日星君山有约,大王邀我武夷游。 水仙肉桂茶为伍,泛筏清溪竹作舟。三十六峰云乍起,八湾九曲暑全收。漫言玉女天资色,不敌红袍岩韵幽。”将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表现得一览无余,读之仿佛身临其境,很想揣摩其内在的意韵。
尤其是在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上,林海清的诗作别开生面,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譬如《乡情叠韵》:“屋角篱笆近石桥,紫花豆蔻卷碧梢。清早小姑来摘菜,笑声娇。细雨霏霏春欲暮,丁香空结梦中谣。山外杜鹃呼布谷,悲寂寥。”诗人把自己隐藏起来,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抒感,让山、水与物、人默契起来,这悄然含笑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不妨再读一首他的《题钟山欧中种源花圃》:“自是寻春去较迟,郁金花谢叹芳时。堪怜雨后衰颜在,半老徐娘绰约姿。”不难发现他的清新自然的笔法,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又来九鲤探仙家,节日人潮涌似麻。世道炎凉何所托?一帘瀑布洗铅华。”(《九鲤湖》)随意拈来,即成佳句,耐人寻味。这无不体现林海清真情、真性、真率之本色,他的诗作抒发的的是真性灵,表达的是真情感,传达的是真感悟,蕴含的是真思想,可谓是“云居雨罢倚新妆,樵谷空蒙鸟道藏。今日山中闲一刻,管他地老与天荒”(《登麦斜岩》),给人清风拂面、清茗醒神的感觉。
漫读林海清的诗作,感受风的潇洒,草的坚强,云的飘逸,花的智慧,情、景、理水乳交融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雅静温婉,那么淡然自若,那么深蕴哲理。诗人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譬如《兴山风电》两首:“天罗地网气全收”“躬身边远不忧民”;又如《谷雨老家杂咏》两首:“比邻垂老对蓬门”“重开妆镜照山川”。既是田园诗,又是抒怀诗,因为诗中景、情、理互相渗透,互相衬托,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品鉴其意、体味其韵、共鸣其情,领悟到不同的情趣,享受到惬意的美。
(郑志忠)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