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
【发布日期:2019-05-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人的脚步不过咫尺,是理想之鞭催促出漫长的征程。
人类学家认为我们的共同祖先来自非洲大陆,是两种力量让人类散落到各片大陆。一种是大陆板块自身的漂移,另一种则是人类的主动迁徙。大陆漂移过于缓慢,不安分的人类就迈开双脚,越洋过海去丈量另一片大陆。跋涉的动因是多元的,有对新环境的向往,有对财富的贪婪,有对战争的憎恶和瘟疫的惧怕,还有对异域思想的膜拜与渴望……汉武帝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寻找合力制服匈奴的联盟,他需要一股来自西边的力量,对劲敌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于是他号令一位名叫张骞的臣子迈开了向西的步伐。那位臣子果然不辱使命,用坚定的脚步跋涉出通往西域的路。正是张骞用双脚奏响了华夏西进的序曲。
现实的确也循着汉武帝的固有思路推进,凶悍的匈奴被征服了。让汉武帝不曾料想到的是,张骞的背后一条绵延不绝的商路也因此被踩踏出来。驼铃声或清晰或缥缈,回荡了二千年。商旅络绎于途,不仅仅实现了香料与织物的交往,还繁华了沿途的乡关,就连崖壁上那峻嶒的顽石也被固化为让人景仰的艺术遗存。
那条连接东西方的漫长丝路,无论从物质的、文化的乃至于血脉连通的视角进行考察,无疑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不但深刻地影响过去,还将继续影响未来。
对于丝路,诗人艾青曾咏叹道:“蚕吐丝,不经意间吐出一条丝绸之路。”诗人善于以小见大,让我们读起来显得云淡风轻。历史却用厚重的证据去佐证丝路的辉煌,让我们从中吸取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与张骞相比,另一个跋涉者其出发点就极为纯净。
玄奘还是一位年轻的出家人时,就开启了一段筚路蓝缕的跋涉。他用双脚碾过炙热的戈壁,让湍急的河流欢唱在背后,把烟雾迷离的沟壑与昨夜星辰一同隐没,千辛万苦被抛在脑后,所有这一切,只为远方的异邦,那部高高在上的真经。温饱后的唐王朝,的确渴望心灵的教化,玄奘用一副孱弱的肩膀,挑起的是一担沉甸甸的嘱托。
今天,佛教在其故国印度几近泯灭,在其广阔的东方却得以弘扬,深刻地影响数十亿人的思想,这应归功于无数个玄奘的跋涉与薪传。
丝路的初衷在于物资贸易,文化交流只是附属品,伴随着人的交往,两者逐渐呈现出并驾齐驱之势。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替代了手工在羊皮上的誊写,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知识的受众变得更为广泛,为西方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指南针让水手在汪洋之上免于迷惘,为大航海时代的启程找准了航向。这都是东西间通过丝路交流的结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跋涉的形态不断被全新的出行方式所更新和提升。芒鞋云游的岁月早已远去,新型交通方式让跋涉一日千里。
不妨择一高处去鸟瞰我们的大地,那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络和飞驰的列车,势必会令你生出一种自豪感来。自豪于我们铺出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拥有行驶最为快速的列车。
百年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民国肇建伊始,他就在《建国方略》描绘过理想的大中华,气势之恢宏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单就铺设铁路一项,《建国方略》就规划了长达四万公里的里程。其中就包含着向西延伸对接西亚直达欧洲的内容。通过一个世纪的努力,一代代中华儿女在崇山峻岭间不断跋涉与掘进,一条条铁龙得以穿山越岭。今天,先生西出阳关直达欧洲的宏愿终于照进现实。
在新世纪,古老的丝绸之路还被我们赋予更丰富的时代内涵。摒弃战争与掠夺,取而代之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其必然受到广泛的欢迎,也必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样本。
人类之所以行稳致远,要归功于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让人类拥有更辽阔的视野去泛舟沧海立马昆仑。
(梦奇)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