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捧读兴味长
【发布日期:2019-05-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近日刚搬了新居,便招呼了几个老友来家小酌。一位书法家朋友特意写了一幅墨宝送我,甚是喜爱。朋友不仅字写的柳骨颜筋,行云流水,而且词儿更对我心思,是李渔的名句“窗临水曲琴书润,人读花间字句香。”
老兄说:“春光明媚日,正是读书时,录此佳句送老弟,也算是应个景吧!”
“此景应的甚妙!”我欣然接过墨宝,心里像一阵春风拂过,顿感清爽惬意。而更惬意的是,有此佳句悬于书房,每日诵读,岂不又平添了一份春日读书之雅趣。
春读之趣,宋末元初文人翁森早在其《四时读书乐·春》中就有过这样的感慨:“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春日读书的确是好,鸟语花香伴着书香,就连春风都是香的,怎不叫人沉醉!
说的更美妙的是唐代诗人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日白,清辉照衣裳。”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闲静的荆门面向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每当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寥寥数语,便将这春日读书之美妙跃然纸上。尤其喜欢“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两句,一个“随”字,不仅写出了落花在动,而且诗人也在随水而动,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的一颗心也完全被这流动着的青溪春色给吸引住了。笔下所及之物虽是落花流水,但读来却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
最有深味的当属“竹里静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一联。抗日海军名将陈季良晚年时曾于会客厅悬此妙联。我想一生戎马的他所言“无事”之福,应指“无战事”之意。时下我们要消的应是缠绕于心的那些浮躁,那些为追逐浮名而积攒下来的疲累,然后趁春光大好静坐于树下花间,手捧爱书,来补读那些被自己或有意或无奈耽误了的美好篇章。
抛开补读之意,仅从季相上而言,四季中最益于读书的亦是春日。清代学者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我深以为然,诸集应以春天为宜,因为这时春暖花开,万物生长,春的气息与人的心意均生机盎然,正与作品相互映衬,使人心领神会,胸襟坦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倘若将此语放之人的一生,那一生之计便是在于春了。所谓“春种秋收”,其实这春日勤读无疑就是最好的“种”,春日不种,又何来秋收呢?“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鹤的这首《闲居书事》,就是劝告世人要珍惜光阴,趁大好时光用心读书,切莫做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憾事来。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每次吟诵起湖北儒医熊伯伊的这首《四季读书歌》时,心内都有春风荡漾绿波起伏的感觉。那种对读书的渴望也随之油然而生,随手执书一卷,踏青郊外,田边溪头,席地而坐,任凭野草浸染一身馨香,一同沉醉于这生机盎然的春光里。渐渐地,你会发现,读着,读着,眼里的草儿开始葱绿茂盛;读着,读着,身边的花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读着,读着,蝴蝶飞来了,舒展着翅膀在草丛间翩翩起舞,在花香里追逐嬉闹,连落叶也泛着生命的勃勃气息。书香氤氲中,让心回归宁静,纵使片刻,也是好的。若是读的困了,不妨于书香中悄然而眠,春阳暖暖,枕书而卧,梦亦恬然。
(刘世河)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