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绘成荔园雅集
——孙仁英《宋四大家》作品赏析
【发布日期:2019-04-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孙仁英先生的这幅古典人物画作品,描绘的是“宋四大家”荟萃荔园笔会品荔的情景。
众所周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是千百年难遇的翰苑奇才。他们书学高超,善于撷采前人笔法之精髓,不为法所囿,不守唐人窠臼,遂能重视发挥个人之长处,各自开创新体,形成“尚意”(内涵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之独特风格,促进了当代书法艺术得以猛进发展,尤其行书之成就,可谓登峰造极。苏、黄、米、蔡因此功成名就被称为“宋四大家”,成为无可争议的宋代书法领军人物。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文史研究馆馆员、仙游李耕国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的孙仁英,自幼酷爱绘画,至青年时,到处拜师求艺,由于转益多师,博采众长,进益颇快。1960年,他凭着优异的艺术业绩和深厚的绘画功底,被政府百里挑一选调进刚成立的“福建省仙游李耕国画艺术研究所”当研究员兼李耕先生日常创作与生活助手,成为李耕大师的闭门弟子,深得李耕国画艺术的形、神、韵三味,又广涉博取,师古人、师传统、师造化,力求创新,别开生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骨,造诣弥深。作品在全国、省级刊物上和各级展览与赛事上频传佳音,许多幅作品分别被人民大会堂、中央文史馆、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收藏。
有道说书画同源。孙仁英先生虽非书法家,然而,他的艺术历程和追寻的目标与宋四大家颇为相似,以及对宋四大家大胆创新的认同和钦敬,不免惺惺相惜,加上与四大家之一的蔡襄同为仙游人,亲情浓于水。为此,他匠心独具,参照我国古代素有文人雅集“以文会友”的优良传统,兴趣盎然地设想、创作《宋四大家》雅集荔园笔会品荔的情景。不过,传统的文人雅集,通常形式是游山玩水、诗酒唱和、书画遣兴与文艺品鉴,而孙仁英先生创作的《宋四大家》雅集形式与传统有所不同。他别出心裁,将品尝仙游特色名果荔枝列入雅集形式内容,改“诗酒唱和”为“品荔论书”,使雅集形式焕然一新。
《宋四大家》作品中共画人物六人,四大家和两书童。画面上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风云际会,雅聚于荔园,身后荔林俏姿显露,密层层中,一串串荔枝,压着枝头羞答答地弯了腰,亮着喜悦的光芒。下方悬挂着四大家刚写好的书法作品。他们挥毫用墨之后,把纸、笔、砚搁在一边,聚精会神地倾听蔡襄推介荔枝和他写的《荔枝谱》,边听边议,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他们个个衣着得体,温文儒雅,动静自然,快意溢于言表。眼前台石上还放着五盆鲜艳得让人心醉的荔枝等。两书童一个手抱宣纸站在一边静候使唤,一个蹲守在一筐荔枝旁,等待添加荔枝。孙仁英以其擅长的写意手法、细腻的笔触和流畅的线条,简练而具有表现力的描写,把不同人物的神态举止与内心世界全都表现出来,整幅作品景象描绘得非常精美、生动,充满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四大家的优雅身姿,面部表情的刻画,立体感特别强。就连书童的行为,也颇显乖巧机灵。《宋四大家》作品不仅画出不同阶层人物的共同特点,还画出了不同层次人物的不同个性和情态。作品构图缜密,巧夺天工。笔力精湛,朴素大方。形象生动,浑然相成。虚实相生,充满意蕴。色泽淡雅清新,笔墨流畅自然。更难能可贵的是线条之中充满了童真之趣,简单之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孙仁英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到的情感把握,以富有诗意的古代文人雅集活动,来架构画面的内容;以超尘拔俗的人物会聚到物品布局之中,彰显出一种高尚的情怀和高拔的胸襟与气度;以熟练的绘画技巧控制画面,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感染和熏陶一批又一批的欣赏者,打动着每一位热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人。
(赵鲜明)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