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枇杷已熟粲金珠
【发布日期:2019-04-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细雨茸茸湿栜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又到了枇杷上市的时候,枇杷树四季又四季轮番,枇杷果一年复一年飘香。
  枇杷在秋季蓓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承四时之阳光雨露,备四时之气,因此被人们称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在百花凋谢,菊花已残,杨柳叶落的秋天,枇杷却已经开始悄悄地孕育着花蕾,等待着在寒冬开放。那一朵朵洁白或淡黄的小花迎着寒风,冒着雨霜,显得格外坚强。“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那一朵朵迎着凛冽寒风盛开的枇杷花,装点了严寒的色彩,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陶醉。所以枇杷也是诸多文人墨客咏诗点赞之物。如唐代诗人杜甫“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唐代诗人岑参“满树枇杷冬着花。”还有唐诗人羊士谔“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曾为枇杷作画题诗点赞:“花开不怕雪霜寒,时命同梅是一班。”这些朗朗上囗的诗句更为枇杷披上高雅圣洁的外衣。在寒风呼啸中傲然开放的枇杷花独显高洁,充满生机。枇杷承四时之气,一年四季都唱着绿色的歌,她不仅奉献着长青,还展示了独立寒秋,亳不从众的品格。
  冬去春来,枇杷树上结满了青青的果子,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琵琶” 形的绿叶之间,远远望去,碧绿一片,凝是用翡翠装点一般。到了夏初(四、五月份) 的时候,碧绿的枇杷树上挂满了枇杷,它们犹如一盏盏金灿灿的小灯笼,夹杂在绿叶中,真像是金果压枝,灿若群星。“大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刚受过和煦的春风洗礼,又沐浴着初夏的阳光,枇杷果子由青色变成金黄色。没有成熟的枇杷酸溜溜,成熟了的枇杷甜津津的。茶蘼送香,枇杷映黄,剥开又黄又薄的“外衣”,果肉晶莹剔透,咬一口,汁液横溢,满咀香味,软软甜甜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
  “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枇杷承接大自然四季阳光雨露之滋润,性中和,其味甘而淡远。果肉含有葡萄糖、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鞣质以及多种维生素,既是水果,又可入药。据《本草纲目》载:果实能“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其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其花治“头风、鼻流清涕,止吐逆不下食。”据国外医学研究试验证明,以枇杷叶为原料制成的枇杷茶还具有降血糖和抑制血压升高的功效。
  枇杷的品种很多,有酸甜可口的“早钟6号”, 有椭圆形的“长虹”, 有又大又红的“解放钟”, 还有又甜又香的白梨……品种不同,“长相” 也不同,香甜各异,但无论哪一种,一经品尝,便会令人回味无穷。
  枇杷是莆田的四大名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晋代就有之,晋王彪之《闽中赋》载:“果则乌椑朱柿,扶余枇杷。”莆田萩芦先民自隋唐始,就依溪筑穴,广植枇杷。每到枇杷采摘季节,各路商贾云集,九坎店周围人来人往,不胜繁华。此时,萩芦崇圣宫也会举办枇杷民间祭祀仪式。“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杷解满盘。”人们为崇圣宫齐天大圣奉上的不是仙桃玉液,而是金灿灿的枇杷。到明清时期,莆田的枇杷就颇享盛誉。传说明成化元年(1465),岳正任兴化知府时,品尝了莆田城厢绣衣里的枇杷后赞不绝口。次年绣衣里的主人为了奉承岳知府,就特地送上一筐枇杷,并派人先把帖子呈上。岳正一看,帖子上面写着:“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岳正心里纳闷:为什么要送我琵琶?琵琶为什么要用筐来装?随后实物送到,岳正一看,却是一筐金灿灿的光鲜枇杷。岳正笑了笑,拿过帖子,在背面写上:“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刚好有一客人在座,见景生情,续了两句:“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岳正看后,放下手中的酒盅,看了看筐中的枇杷,提笔又写了两句:“枇杷装筐中,果实大如盅。”此事传出后,人们便把绣衣里的枇杷称为“大盅” 枇杷。 “盅” 与“钟” 同音,为了通俗方便,后人便把它写成“大钟”。 由于岳知府倡导,绣衣里“大钟” 枇杷在莆田得以推广。由此也诞生了莆田历史上第一块品牌,即“大钟” 枇杷。 据说名闻遐迩的“解放钟”, 就是从绣衣里“大钟” 树中选出变异株,繁殖而成。挂果时适逢1949年莆田解放,其果特大,单果重60~80克,最大达172克,可食率达百分之七十一。为庆祝莆田解放,故以“解放钟” 命名。1954年,在德国举办的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莆田“解放钟” 枇杷荣获金奖。至2008年,莆田枇杷有100多个品种,宜鲜食的有“解放钟” “白梨” “乌躬白” 等;宜制作罐头的有“长虹3号” “汤匙本” “大红袍” 等;鲜食及制罐头两宜的有“太城4号” “梅花霞” 等。2008年,莆田枇杷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莆田枇杷总面积、总产量分别占全国四分之一、三分之一左右,是全国枇杷最重要的主产区。“常太” 牌、“萩芦” 牌、“书峰” 牌枇杷先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的“绿色食品” 标志。常太镇和莆田市先后被授予“中国枇杷第一乡” 、“中国枇杷之乡” 的称号。

       (郑银华 张碧华)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