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千雕万琢方成器
——喜读木兰源头诗人纪子谦的诗
【发布日期:2019-01-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今朝好趁春潮阔,高挂云帆破浪行。”耳畔响起诗配乐朗诵《菜溪心动石》《咏三福企业》后,主持人满怀激情地宣读“莆田工美杯”全国诗词大奖赛获奖名单,一位从木兰溪源头走出来的中年诗人纪子谦上台领奖,他独揽两个奖项引起人们的关注,可谓是千雕万琢方成器,委实不易。
  “从来造化偏,未断旧尘缘。”说起与诗结缘,纪子谦说应该是从学生时代起。他生在仙游山,也就是木兰溪源头山旮旯里,比较偏僻的山区农村,所以寒暑假可供阅读的书并不多,而一首首古诗词却可以不断吟咏,反复揣摩,久而久之就喜欢上古诗,开始尝试摸索学写格律诗。他把学诗的体会很有范儿地对我说:“平声属平,上、去、入属仄,这是很容易懂的。但在实际上,辨别每个汉字的平仄,却往往是学诗人的难点。而难点中的难点却是对入声的辨别。”这对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也许一点就通,但对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要辨别清楚实属不易。听完他的一席话后,我很有感触地说:“平仄是声调中最概括、最起码的单位,平仄的排列是诗文声律最基本的法则。若不能辨别汉字的平仄,要想学会吟诗填词,那是不可能的。”
  参加工作后,纪子谦的诗心进入休眠期,近年步入中年行列,或许不甘于生活的苟且,他又重新拾起这短短的成诗文字,开始啃起有关诗的一些术语,诸如音节、音步、脚节、腹节、头节、顶节,平时学得不亦乐乎,他说:“写诗,尽管难以改变现实生活,但至少可以丰富和完善内心,可以从丰富的感情原型中升华精美的诗情,而这种诗情会让我们的生活有了起码的仪式感。”
  “九仙尝问道,累世只修禅。”菜溪作为仙游第一景,几年前纪子谦在菜溪乡工作,与这片美丽土地结缘,心头里涌起了一股为菜溪写点什么的冲动,去挖掘生命历程中留存的美好东西,他把五官感觉都调动起来,可谓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写下了《菜溪心动石》,在此次全国诗词大奖赛中摘冠,正应了诗句中“伸手星辰落,折腰鸥鹭翩。心动何曾动,玄机不可传。”这就是汉人董仲舒说过的“诗无达诂”,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
  这次“工美杯”诗词征稿主题是工美产业、兼之美丽莆田,纪子谦在市场监督部门工作,对这一产业和仙作家具了解颇深,明白“千雕万琢方成器,北往南来遂得名”的匠心独运。于是,他就以仙作龙头三福企业进行创作,慨叹“仙作龙头宠最荣,兄亲研发弟经营”的天作之合,此诗有幸获得人气奖,更多应该是沾了仙作的荣光、沾了三福的气场,那简直是“六代精神开境界,半生风骨韵明清”的潇洒和风流。
  前年纪子谦加入飞山诗社,这是仙游本土诗词爱好者自发组建的精神家园,社里每周举行一次读书活动,大家聚在一起采风、创作、点评作品,这对他帮助很大。大凡学诗者总得读诗,读诗者多想吟诗。读诗固然不易,吟诗更是困难。若说要吟的诗是一般的打油诗或一般的自由体诗,那倒也容易些,但若说要吟格律诗,可就不是“信口陈言,吟之即就”的事了。
  当然,学格律诗也不是什么大了不起的事,但总得下一番功夫!为此,纪子谦常常回到故乡看看山、看看水,让心灵平静下来,这或许就是他心中的缪斯,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捕捉灵感,写出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好诗。

         (郑志忠)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