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我的家乡在“谷城梅雪”
【发布日期:2018-05-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我的家乡在黄石镇七境村下庄自然村,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我魂牵梦萦。
  一山,即谷城山,也叫清山、青山、城山等,海拔146.8米,似座“卧狮”。山上原先有自然石头形成的仙公洞、仙岔、仙桌、仙椅,仙脚印(大石头上有一只约一尺余长的石脚印,与翘首相望壶公山上的一只正好合双)等。唐朝名僧妙应法师认定谷城山为莆田风水山,有谶语:城山青,莆田出公卿。这里流传着众多美丽的传说。山上有谷城宫遗址、古井和石人、石马、石羊等遗迹。
  据记载,山上有宋代林国钧先生(俗称回年公,黄石镇定庄村人,修筑宋代木兰陂的私人捐资十八大户之一),为“南夫子”林光朝(林国钧族侄)大儒构筑有“松隐岩、梅隐岩、竹隐岩”精舍,延请林光朝、方翥(俗称方次云)等大学者为远近学子讲学。朱熹青少年时经延平郡(今南平市)初任老师李侗指引,慕名来莆随林光朝先生从学,并萌芽和产生理学思想。其着名的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在此情此景下感悟而创作的。
  一水,即国清塘,系唐元和年间闽浙观察使裴次元将军率领军民开凿,与莆田黄石镇东甲村镇海堤为莆田最早古代水利工程。国清塘之水来自谷城山之涧泉水及木兰陂回澜灌溉莆田平原南洋之沟水,水质极为清澈,将谷城山、壶公山和天上云朵倒映其中,与青山上的谷城宫、梅花林形成莆田廿四景之一“谷城梅雪”景观。国清塘岸边还有“沧浪楼”、“客留埕”,系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谷城梅雪”的绝佳观赏处和驻马停轿的场所。国清塘上还有宋代林国钧构筑的“濯缨亭”,村里还留有朱熹为该亭题写的“天光云影”石刻。
  一木,即梅花林,为莆田俗称“黄仔”、“黄梅”。每到腊冬,梅花盛开,站在下庄村(旧称霞庄村)观看谷城山麓,白茫茫一片,落英缤纷,犹如北方冬天飘雪,故有“谷城梅雪”之景观(注:莆田梅花盛开是没有绿树叶存在的,花朵从瘦硬似铁树干的虬枝上直接吐出花蕾、花朵,且全是白花)。此外,国清塘边有棵古榕,树干伸向塘面,榕树叶片小(最大约2公分长,稀有品种,极宜培植盆景),苍绿郁勃,树须飘拂水面,犹如苍龙。近代莆田着名画家陈鹤等先生在写生时叫“长龙卧波”,村庄也有别称“万隐庄”,我祖居之大厅堂上悬挂一块黑底金字“盛世人瑞”大匾,这些与古村庄浑然一体。
  谷城山麓,还盛产龙眼、枇杷、桃子、柚子和数棵荔枝、橄榄等杂果。属地下庄村也是闻名的养蜂专业村。
  “谷城梅雪”景观还有一个特色。每当夏季要下雨,必定谷城山半腰飘一环白云雾,像人之腰带。同时,壶公山山顶也罩一层白云雾(即“壶山致雨”),国清塘上蜻蜓群飞。这时,告诉乡人即使是阳光灿烂,也要收回晒场上的谷、麦和衣裳等,成为很准确天气预报之“气象台”……黄石,位于木兰溪南岸,宋时叫“水南”,系千年古镇。水陆交通方便,商埠经济发达,文风昌盛,“红泉书院”是其标志之一,被朱熹称为“海滨洙泗”。历代状元、进士层出不穷,先后有周如磐、周瑛、林道楠、吴叔告、朱继祚等,聪明的黄石先民为了方便学子赴京赶考,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快速面“兴化米粉”。这是一种用优质大米,流程经过洗净、浸泡、磨粉、蒸熟、压丝、晒干、捆扎、包装而成,便于携带、不易变质,开水浸泡另加食盐等调味品即可食用的莆田特色美食之一。此外,也孕育了明代大画家吴彬、清代“彭公案”主人翁、御史彭鹏等等。桂圆、荔枝干品远销全国,享有莆田“荔子甲天下”之美誉。
  总之,家乡是如此之美丽、之奇妙、之古老,如何不令人神往?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