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档案:王金文,秀屿区平海镇东美村人。1973年出生,1989年开始当油漆工学徒,学习煮桐油、油画和漆画等。1991年学成出师,开始独立从事漆工工作。1999年,王金文正式走出平海,进城闯荡商海。2002年,他进入当时莆田最大的涂料公司——莆田亿源涂料公司工作,任客服主管,主持售后服务及维护客户关系。2004年前后,王金文开始真正意义的自主创业,开了一家油漆店,经营杜威牌油漆。2006年开始涉足防水行业,与基建工程打交道,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2007年创办了“艺典商行”,经营艺术个性化装饰材料,主营天然、人造文化石、艺术马赛克、石材浮雕、古玩景观摆件、秦砖汉瓦等,同时承接苏式徽派民居建筑、市政、私人定制园林景观和绿化工程。
出来久了,终要回归。 6月9日,传统端午节,秀屿区平海镇东美村王厝自然村靠近海边的一幢苏式园林风格的私家别墅。王金文站在三楼的阳台走廊上,左手轻抚仿古栏杆的扶栏,望着前方由秦砖正脊和仿古弧形青瓦镶边的、错落有致的园林式围墙,以及不远处飞檐悬空的徽式六角凉亭,不禁心旷神怡,思绪万千……这幢由他亲手构思设计的集中原、西北和江南等各方古式、现代流派建筑特色于一体的园林式别墅离他心中理想的蓝图越发亲近,几十年从事建材、装饰和建筑经历的沉淀勾画出的家渐渐在摇篮地上拔地而起并羽冀渐丰。伴随着他理想中的园林式景观样板的逐步成形,王金文向往许久的朴实、自然的家文化正在顺利回归。毫无疑义,这是一次身心合一的回归! 认识王金文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一次,他将他四十多年的人生,几乎向记者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笔下流淌的,是一个界外农民从青年到中年的从业、创业和追求、回归的梦,一个走在追求江南民居风格和文化路上的无休止的梦……
初出茅庐:十载学艺垫根基
人生没有彩排,所有的过去都是今日的一个铺垫。回想刚出社会的那段头尾长达十年的油漆工经历,王金文指着房子一楼那个刚油漆过的圆形过道门,会心地一笑:“绕来绕去,其实就是一个圈子,这不,又绕回来了。” 1989年,王金文初中毕业后,回村学艺当油漆工,从事最原始的煮桐油、油画和漆雕等工艺学习。1991年学成出师,开始独立从事漆工工作。通过多年的描字漆画、寺庙描绘和典故抄写,特别是在与那些在宫庙中执事的乡贤和德高望重的老者交流中,年少的王金文听到和看到很多古时的孝道和劝学劝善的典故,学到很多处世做人的道理,早早形成与人为善、尊老敬贤、诚实守信的性格,影响着今后的事业、志趣、追求和做人等人生的方方面面,使他从小便立志做一名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农村的寺庙、教堂和古建筑中的上墙文字和故事,大多是佛教、道教和其他教别的教义和教别文化精华的浓缩本,王金文在手抄和描绘中,潜移墨化,久而久之,便得心应手,了然于胸。不知不觉间,他便吸收了各个道别的文化精髓,这些传统的文化大多以劝善、明志、孝道、向上等精神价值取向为主,如二十四孝中的《木兰从军》和《岳母刺字》等故事重申孝和精忠报国的意义,深深地震撼和影响着他的心灵。这些故事隐藏的东西非常深奥,但又通俗易懂,引导人们做事要脚踏实地、学会感恩图报和身体力行。 王金文说,现在想来,这是一段让他受益终生的学艺学做人的路。现代人往往缺乏基层磨难的生活,养成眼高手底的通病。在农村,淳朴、热情、单纯的民风民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那时候,农村特别崇尚有手艺、工艺的手艺人,进而尊重有文化的人,在这方面也是一个体现。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走出农村,也是必然的事。王金文说,现在回过头来,那十年是黄金的十年,是潜心学艺的十年,是人生最好的十年,也是最快乐、最实在、最真挚的十年。
进城创业:勇闯商海立潮头
人生的各个阶段其实都可以进行黄金分割,王金文将自己走出平海、立足城里的那段时光定义为商海弄潮的又一个十年。这是一段学管理、自主创业、人生积累和资金积累的十年。 那时候,王金文已经感觉到农村的有限空间束缚了他渴望创业的手脚施展。1999年,王金文开始正式走出平海,进城闯荡商海。几经周折,到了2002年,立足未稳的他进入当时莆田最大的涂料公司——亿源涂料公司,任客服主管,主持售后服务及维护客户关系,借助其成熟的公司化运作平台学习经营和管理。2004年前后,王金文开始了真正意义的自主创业,他在当时莆田建材家居经营的发源地壶山西路开了一家油漆店,经营杜威牌油漆。其时油漆市场已遍地开花,竞争十分激烈。幸运的是,王金文碰到了对他事业起转折作用的一个贵人。在建材家装初期,当时做防水的几乎被湖北人全部垄断,那时的壶山西路建材一条街做防水的也仅是一个来自湖北的艺人。这个湖北人跟王金文特别有缘,两人谈话特别投机,熟了以后,他建议王金文学做防水。王金文权衡一番后,于2006年开始学着做防水,之后开始接洽防水工程,刚好那时城区的五十米路、延寿路、东圳路等进行路面白改黑改造,路面的防水工程几乎全部由王金文的公司承接施工,为了保证白天通行,他的公司往往都是连夜施工,有时一个晚上连续施工几万平方米,当时两个月便做了几十万平方米。累的同时,也为他的人生掘得第一桶金。后来跟着他的几个手下自己独立出来做防水,竞争异常激烈。于是他慢慢退出路面防水工程,并寻机转型,居安思危,决定转战和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新平台作为毕生事业来经营。 2006年底,王金文在防水工程承接之余,独自背包外出寻找转型的机会,或许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缘故,在走南闯北中看到中华几千年古建筑的各种风格和文化之后,特别是苏式徽派建筑园林景观,对他们所用的石、木原材料、雕刻、画作和居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上深山、下石窟、进瓦窑、住民居考察之后,王金文蓦然看到了前所未有的行业商机。他决定从木、石等仿古建筑原材料销售供应入手,兼营古建筑和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施工,构建古建筑和园林景观建设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
成功转型:他山之石可攻玉
2007年,王金文正式创办了“艺典商行”。如今,艺典商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发展为一家主营文化石、马赛克、石材浮雕、青砖青瓦等古玩古民居古建筑材料、承接苏式徽派民居建筑、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集材料供应、销售和施工为一体的综合性设计建筑公司,同时拥有陕西、安徽、海南、福建等多个材料供应基地。艺典商行秉承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建筑工匠精神,拥有一批优秀的设计施工和专业采购队伍,尤其是其在古民居、园林景观建筑中的平面布局、 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肯定。目前公司主营的从国内基地购回的古玩古民居古建筑材料畅销市内、闽南、闽北等省内各地市,而公司承接的苏式徽派民居建筑、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更以其独特的民族复古文化风格受到省内外业主的青睐。 昨日上午,在艺典商行位于嘉新建材城的公司总部会客室里,王金文泡着他喜爱的清纯绿茶与记者对坐而饮。少顷,他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现在从事的文化石等仿古材料购销和园林景观建筑工作,与当初自己农村油漆生涯长期与古建筑、古艺术、古石雕、古民居等打交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激活这些蕴藏在心中许久的厚重、朴实的古典文化和艺术细胞,不知不觉间成为他创业过程的一个期待实现的梦。可以说,从他离开家乡出外创业的那一刻起,这个梦想就一直在内心酝酿并呼唤着他,而艺典商行的创办,应当是他实现梦想的一个开始。 谈到艺典的将来,王金文认为,苏式徽派建筑和园林景观在莆田乃至整个江南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和建筑装饰市场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莆田的新农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汲取各种个性化、复古式、融合中国五千年建筑文化的各个流派的建筑文化精华,形成莆田特色的江南民居文化和建筑文化。这点与莆田目前流行的古典家具、漆画、仿古家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遥相呼应。近几年,莆田的许多饮食餐厅更多选择复古建筑和装修装饰,是目前的一个主流,与整个社会家居文化的发展方向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人生感悟:返朴归真铸经典
从学艺、创业到成功创立自己喜欢的事业平台,王金文感触良多,这么多年,他经常给他的员工谈到自己为人处事的“人生六点”:一是做良心产品,从不以次充优;二是做自己喜欢的、专业的产品,不要贪大求全;三是学会执着,做事情必须要坚持;四是要以诚信为本,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五是做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商业项目,产品要有艺术生命力,后劲十足,性价比才会高;六是要有一个学习的心态,要与时俱进,要多出去走走,寻找艺术灵感,跟上新的发展潮流。为此,他几乎每年都会抽出个把月时间到外地考察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以便与时俱进,跟上建筑文化潮流。 终点又回到起点。整个采访,王金文始终对家和根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将自己精心设计和打造的老家别墅视为自己引以为傲的人生杰作,将理想中的家打造成一个自己向往的独立“王国”,把自己的经营产业与家紧密地关联起来。走在充满江南特色的园林式别墅当中,他真切地感受着“事业与家的家业合一”,人生最理想的境界无非如此。 对于老家的园林式别墅,王金文创建之初便有将其作为样板建筑供人们参观之意。如今,王金文老家园林式的样板别墅不时会引来慕名的各方来客的参观,一些人干脆拍照他的样板以回家复制建设。对此,王金文来者不拒,并无私指导帮助指点图纸,而每每客户要求的各种仿古建筑材料,王金文总能上下联络调货,让他们如愿而归。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不久前,王金文和他的艺典商行加入了由莆田晚报志愿者服务队、爱家居栏目组织成立的0594莆田家装联盟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向社会公开承诺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心志愿活动,开始了艺术和善行并行的新的征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一天,当你我在位于城区壶山西路中段的艺典商行门口遇到背着行囊的王金文,我们不必问他来去何方,也许他正要外出寻淘自然界的奇石原雕,也许他已觅得宝物兴致盎然地满载归来。在践行艺术和善行的漫长路上,无私和无止境的追求才能成就爱和艺术的经典。他是归人,亦是过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