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要闻
莆田南少林武术将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
【发布日期:2011-12-14】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红霞】

 

  晚报讯 昨天记者获悉,与河南嵩山北少林功夫遥相呼应的莆田南少林武术,已经毫无悬念地入选第四届省非遗名录。2013年-2014年,将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现最佳的全面保护目标。
  莆田南少林武术是中国少林武术在南方传播,并在民间植根、传承、发扬,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朵奇葩。莆田南少林武术自清代传入莆田民间已有300年历史,其武术精湛,技艺灵巧,可应用于健身、防御,它涉及历史学、军事学、宗教学、民俗学等诸多领域。对南少林武术的传承研究,将有力地促进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弘扬光大,提高莆田的知名度,推动莆田及武术运动发展,对强身、防身也将起到积极的现实作用。
  莆田南少林武术协会洪光荣会长表示,因莆田南少林武术在几百年传承历史中,以师徒传承或家族传承形式而存在,处于保守封闭的状态,许多独门绝技濒临失传。如不及时加以抢救保护,必然造成失传或残传、误传的状况。20多年来,以莆田南少林武术协会为主体,对莆田南少林武术进行广泛的普查、搜集、抢救、发掘,并制定了五年计划保护措施,如2011年-2012年将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重点扶持培养濒危拳种后继传承人36人;2013年-2014年,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现最佳的全面保护目标。“但这些都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洪光荣说,希望通过本次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名录,能让我市各界更加重视莆田南少林武术的挖掘和抢救工作,弘扬南少林文化,让这一有地方特色的拳种为海西建设和两岸的交流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据洪光荣会长介绍,由莆田南少林武术协会组织,经过长达20年的关于南少林武术在莆田民间传承的普查挖掘和抢救保护工作,目前已整理出的60个南少林系列拳种中,主要代表性拳种有南少林“三十六宝”传统拳术、戴氏南少林“鸣鹤二十八宿”拳术、南少林韦驮拳等,这些拳术流传较广,传承谱系明晰,在全国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2008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专程来莆田采访南少林拳种和事迹,并在中央四套黄金时段进行了专题报道。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