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鱼祸及牡蛎 养殖户惨遭损失
【发布日期:2011-11-24】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养殖户说,受毒鱼影响,往年一挂牡蛎可抠出十三、四瓶牡蛎,今年只能抠六、七瓶,减产约40%)
近日,本报新闻热线先后接到埭头镇鹅头村几家养殖户反映,称由于一些人使用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致使他们所养殖的牡蛎产量锐减,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接诉后,记者来到鹅头村采访。现在已经进入牡蛎成熟收成的季节,可养殖户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今年牡蛎减收,养殖户的腰包也鼓不起来了。正在家门口抠牡蛎的吴大妈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往年一挂牡蛎可以抠出十三、四瓶牡蛎,今年只能抠六、七瓶,减产约40%,损失可大……”据吴大妈介绍,她家今年养殖了20多亩牡蛎,往年,每亩牡蛎产值可约达4000元,今年由于产量锐减,亩均产值减少近40%,给其造成了不少的经济损失。在鹅头村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蒙遭重大损失的养殖户不止吴大妈一家。养殖户吴风清告诉记者,他家今年养殖的十几亩牡蛎损失最厉害,减产达六成多。 据养殖户介绍,鹅头村位于埭头镇西北部,背山面海,过去,祖祖辈辈鹅头人主要靠捕捞为生。后来,由于海洋资源减少,渔民们变赶海为养海,变捕捞为养殖。近年来,鹅头人充分利用近万亩浅海大力发展牡蛎和紫菜养殖,尤其是牡蛎养殖面积高达近万亩,人均4亩多。牡蛎养殖成为该村的一大经济增长点。 那么导致牡蛎产量暴跌的原因是什么呢?年逾古稀的吴德芳大爷说,牡蛎大幅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人毒鱼造成的。据介绍,近两、三年来,经常有人到附近海域毒鱼,他们利用毒鱼的茶籽毒死鱼类,同时也给牡蛎带来严重污染,导致牡蛎爆裂、开口、变质、腐烂。对此,养殖户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曾给不法分子以迎头痛击。然而,风头过后,今年这种现象又死灰复燃。“这些人非法捕捞水产品,让我们的牡蛎受到污染而减产,看着辛辛苦苦养殖的牡蛎腐烂变质,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痛。” 在养殖户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海边的牡蛎养殖基地。“你看,牡蛎壳裂后,不久后牡蛎就变色和腐烂了,这都是毒鱼引起的后果。”养殖户吴风清从养殖基地里撬起几个牡蛎对记者说道。 为此,记者联系了秀屿区海洋与渔业局。该局一林姓工作人员表示,鹅头村发生毒海殃及牡蛎的情况确系事实,作为主管部门,他们曾与有关部门联手进行整治,但因人手有限,治标而不治本,要想治本,除了政府行为外,村民自治也至关重要。 随后,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为保护渔业资源,对群众反映的“电、毒、炸”鱼等违法行为,海洋渔业部门一直作为重点打击对象。而且,凡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以及违反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三无”船舶,一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予以查处,并联合有关部门对违法从事渔业生产的“三无”船舶予以拆解。 晚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晚报记者 钱碧云 周晓露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