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活视角
考驾照的历史变更
【发布日期:2017-12-10】 【来源:据《羊城晚报》】 【阅读:次】【作者:】

  开车不带驾照挨罚
  
  1928年,北平市政府出台《交通守则》:“若须在北平市内驾驶汽车,须持有驾驶执照,无执照者罚银十元,已领执照而驾车时不携带者罚银四元。”没有驾照就上路,罚你10块大洋;有驾照却不带驾照,罚你4块大洋。
  1932年,汉口市政府出台《市街交通管理规则》:“汽车及汽力脚踏车司机应向公安局登记,并考验合格,发给执照,方可驾车。无司机执照者罚银十元,已领执照而驾车时不携带者罚银三元,借用他人执照者罚银五元,另将该执照吊销。”
  汽力脚踏车就是摩托,无论开汽车还是骑摩托,都要经过汉口市公安局登记,都要考取驾照。
  1937年春天,广州市政府出台《汽车驾驶人规则》:“汽车驾驶人须申领驾驶执照,定期审验,随身携带。未领执照而驾驶者,罚国币二十元以下;已领执照而未携带者,罚国币十五元以下;冒用他人执照或涂抹执照者,罚国币二十元以下,并没收执照;执照应审验而逾期未审验者,罚国币十五元以下。”
  当时广州各大运输公司的司机平均月薪约50元法币,若忘带驾照被警察抓到,有可能被罚去小半月工资。
  1943年6月22日,蒋介石下达了一份手令:“凡汽车司机均须持有驾驶执照方可准其驾驶,至于外籍司机,其欲在我国境内驾驶者,不论其有无本国执照,均须经我国政府之核准,领得我国执照方准行驶,否则概予取缔。”蒋介石的意思是说,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中国开车,就不准无照驾驶。
  
  司机收入优厚
  
  1934年,《齐塘月刊》提到了广州西关的“南洋驾校”,该驾校除了招收广州考生,还有惠州、韶关等地的青年前去报名。这所驾校主要培养公共汽车司机和货车司机,培训期为半年,半年后选送成绩较好的学员参加广州市公安局组织的驾照考试。一旦拿到驾照,这些学员会被广东境内的运输公司和客运公司抢走,月薪在70块毫洋左右(折合50块大洋)。而据中山大学法学院经济调查处1934年对广州工薪阶层的抽样调查,车床工人平均月薪30块毫洋,轮船工人平均月薪26块毫洋,建筑工人平均月薪25块毫洋,码头力工平均月薪15块毫洋,裁衣女工平均月薪11块毫洋,电机修理工平均月薪46块毫洋,都没有汽车司机的收入优厚。所以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去驾校学开车绝对是一项理性选择。用当时报纸上的评论说:“各处相继筑路,驾驶人员所需极多,少年人学习此工,正合潮流之至。”
  早在1930年,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就设有驾校,该校学生课余学习开车,每天下午练习一小时,一个月后参加学校内部举行的驾驶测验,通过后可以领到一个“驾驶徽章”。凭该徽章参加正式的驾照考试,可以得到加分。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较快,汽车数量迅速增加,公路里程也越来越长,虽然汽车数量和各地路况跟今天远远没法比,但学开车和考驾照在当时毕竟成了一件非常时髦的事儿。对穷人的孩子来讲,有了驾照就可以找到一份收入较高的好工作;对达官显贵的孩子来讲,他们家中不缺钱,甚至也不缺车,所以他们对学车和拿照的兴趣更为浓厚。在这种“大好形势”下,驾校应运而生。
  那时候,江浙地区的驾校多半拥有教会背景,有些教会大学自身就办有驾校或者驾驶培训班。各地基督教青年会也相继开设了一批驾校,其中最着名的要数青岛青年会兴办的“圣约翰汽车驾驶学校”。圣约翰驾校在1934年开办,1937年停办,三四年时间培训了630名学员,其中490名顺利考到了驾照。七七事变以后,江南城市大半沦陷,各地青年会驾校转移到重庆、成都、昆明、柳州等地,为培养抗战运输队出了大力。


  女子驾校
  
  1947年,上海房地产大亨厉树雄的前妻傅文浩女士在上海创办“女子驾驶人学校”。这位傅女士本人就会开车,1936年上海市举办过一次“沪杭公路汽车竞赛”,傅文浩报名参加,她驾驶一辆跑车,用两小时五十分跑完全程,第一个抵达终点,当时上海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成了一大新闻。傅文浩说:“中国一切都落后,中国女子能驾驶汽车的真如凤毛麟角,而且一般人看见一个女子开车,莫不啧啧称奇,偶然停在路口,总拥上去一大批好奇的看客。而在外国女子开车十有九会,并无啥稀奇,我国这种旧脑筋实在大应改革。开车的技术并不十分困难,只要胆大心细,便可一学即会。况且我国公路已逐渐修复,驾驶人才实在需要。”所以在抗战胜利后,她在上海办起了女子驾校。她的驾校有一特色:既重视驾驶技艺,又重视机械原理,让女学员掌握初步的汽车修理技术,万一路上出了毛病,自己下车打开引擎盖,操起钳子就能搞定。
  除了傅文浩,当时上海市最后一任市长吴国桢的夫人也是开车能手。据当时媒体报道,吴国桢每天下午五点下班,其夫人每天四点半从莘福路家中开车出发,去市政府门口接他,然后夫妻双双把家还。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