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帕,也叫手巾、手绢,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3世纪,当时炎热的气候和社交礼仪使手帕首先出现在古罗马高官显贵的生活中。那时,手帕的主要作用是擦拭汗水。古希腊时期的手帕是用亚麻布做成的,出门时塞在腰带里。到17世纪时,法国的手帕异常精致,那时的宫廷显官、名门望族乃至闺阁名媛,使用的均是以金箔薄片镶边的手帕。18世纪,西方国家妇女化妆已成习俗,五彩缤纷的手帕也随之出现。 在我国,手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当时人们称为“巾”。“手帕”一名称正式出现是在唐朝。唐初宫廷诗人(也有说词人)王建在《宫词》中就有“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之诗句。宋代继续沿用“手帕”这一称谓,有“以帕拭泪”之说。随着时代的推移,手帕不仅仅用来擦拭眼泪,而且还具有表达情谊的作用。到明代中叶以后,有的女子二三十人相约结拜,民间称为“手帕姐妹”。 在民间,手帕不仅是生活用品和装饰物,而且还具有象征性的作用。在福建南平、尤溪一带,有中秋之夜“抛帕招亲”的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帕已逐渐被纸巾、卫生纸所取代,现在随身携带手帕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不过,在西餐酒宴、戏曲表演、刺绣等方面,手帕的作用是其他物品所无法取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