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大三女生的小小"垃圾梦"
【发布日期:2017-01-04】 【来源:】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爱玲 文/图】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12月24日,为期2个月的莆田市互联网经济创新创业大赛在莆田市广播电视中心举行了最后决赛。看着前面几个参赛队被评委犀利点评,最后一个上场的莆田学院大三学生韩文静和队友们怀着忐忑的心静候项目推介和现场答辩。
  从灵光乍现的想法到经过省赛的锻炼,再到市赛的重重考验,最后2万多字的项目企划书成稿让韩文静和队友郑圣委、郑韬、张扬斌带着他们的“垃圾梦”站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决赛舞台。
  创意组一等奖获得者!在开启新年的前两天,2016年莆田市互联网经济高峰论坛上,韩文静他们以创意组一等奖身份站在互联网高峰论坛的舞台上,接受福建省数字办处长、博士施友连颁发奖牌和奖金。在这个没有边界的互联网时代,韩文静他们代表着一股敢想敢发声的正青春力量,让人相信只要有心人人都是时代“弄潮儿”。

 

  “Uber”式垃圾处理回收


  韩文静和队友们获奖的这个项目名称是“R&F废物运营回收”。他们的落脚点看起来很不起眼:废物或垃圾。但他们的想法也充满颠覆性:在借用例如Uber、滴滴平台上,进行废物的回收、运输。与传统的废品回收行业明显不同,韩文静希望未来R&F平台可以实现O2O的废物回收服务:“帮助企业和城市居民处理垃圾和回收资源的科技平台提供上门服务功能,类似于Uber、滴滴这样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预约,为人类提供更为便捷多样的服务。”
  “我们这里说的废物和垃圾是指本身还有一定价值的,但是又被人们丢弃的或者是人们想扔的东西但不方便扔的东西,比如建筑垃圾、废旧家具、废旧家电、废旧衣物、废旧医疗器械等等。”在“R&F废物运营回收”项目企划书里,他们这样写道:废品回收的最大需求是“谁收”,对生产加工企业而言则是“谁给我收”,对回收企业而言则又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收”。从而得出一个对废品回收产业链的简单认识:生产加工商——大型回收分拣处理企业——回收站点——回收从业者。而回收从业者、回收站点乃至回收分拣处理产业青黄不接,R&F就将利用这一产业链作为切入点进入市场。
  他们的想法很大胆,甚至想要减少垃圾回收站点:“从产业链出发,互联网+废物回收可以改造的是取代‘回收站点 ’,把零散的‘回收从业者’归为统一,并结合移动互联网位置属性与自然人身份的天然优势,基于云计算,解决‘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收’的问题,这当中节约的则是因巨大时间成本而产生的二次中间成本。”
  在运输环节,R&F废物运营回收项目要整合闲置的私人、企业汽车、运输公司资源,提供运输服务,完成废物输出企业与废物回收企业的对接合作。
  在决赛现场,评委们对R&F废物运营回收项目给予肯定,现场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垃圾产业被称为“社会的静脉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创意有了。项目落地才是核心关键,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攻坚,寻找合适的创客平台、优秀的技术支持、引进资本等进行项目孵化。

 


  “暴风雨”来了


  “参加互联网经济创新创业大赛,很多人都以为我们是学计算机网络或者和互联网相关,实际上我们四个人都算是互联网的门外汉。”的确,让人意外的是,他们都是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大三专业的,张杨斌是土木工程专业;韩文静和郑韬是工程造价专业;郑圣委则是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四个人都是学院的学生会宣传部成员,来自安徽的韩文静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生,担任宣传部部长。平时和组员们负责学院的宣传工作,出板报、写通知、画海报等等也忙得不亦乐乎。16年夏天,当他们意外获悉有征集创新创业大赛的活动时,几个人就一拍即合组成创业团队——暴风雨队。点子比较多的韩文静俏皮的说:“既然我们做不了高精尖的研发,不然就从身边着手,越少人关注的地方越有机会,不如我们就做垃圾吧!” 经过几个人的探讨和想法的不断完善,“R&F废物运营回收”的创意雏形就出来了。
  几个人分工明确,韩文静,总负责团队整体的方案的构思与整理、与老师和外界的沟通以及组织队员将方案逐步实施的重任;郑圣委,担任为团队出谋划策、设计logo、整理材料的任务;踏实勤奋的郑韬主要负责收集材料、寻求资源、撰写文书的工作;张扬斌主要负责材料收集和编辑整理,在小组中协助他人的工作。从去年6月份开始策划,三个月时间里,“暴风雨”创业小组做市场调查、查阅资料、完善策划案,一有空就开碰头会,在去年9月份举办的福建省“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中,拿下开门红获得优秀奖。
  “当时内容还不够完善,排版也没有排好,最后还错过了递交参加决赛方案的时间,居然也让我们获得优秀奖,很意外也很开心。”笑得很好看的韩文静作为团队的唯一女生,和团队成员相处融洽,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带着更加成熟的方案参加了莆田市的创新创业大赛。
  参加决赛的时候还是韩文静他们专业课考试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暴风雨”团队每个人都是一心两用,一边复习功课一边准备答辩的材料,紧张的12月份,这支校园创业队伍也体验到做项目的艰辛,他们朝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最终递交上满意的、沉甸甸的商业企划书。


  采访后记:


  在莆田学院的操场草地上,记者和韩文静他们一起聊着他们的“R&F废物运营回收”项目。从他们身上还是能看到藏不住的青涩,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像当年经过前一天晚上认真演算后第二天胸有成竹得回答老师的提问,“暴风雨”的学生气就是一种很有力量的希望感,让人忍不住相信未来会给他们一个可能。
  实际上“R&F”含义很多,羞涩的韩文静欲言又止,他们可以洋洋洒洒旁征博引写上2万多字的商业计划书,却不好意思说,其实“R”还是 Robinson,“F”是 Friday的缩写,鲁滨逊和他的星期五。 荒野求生、绝望与希望、从无变有、变废为宝、协作共荣、人与生态……
  在大部分人通过互联网获取更丰富的资讯和实现方方面面的便捷时,互联网创新创业大门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面向所有人。韩文静和队友们只是网军中一个缩影,他们在做着大胆的假设和勇敢的尝试,未来路还长,但一切皆有可能。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