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东墩。初听这个村名,马上想到挖塘取土,垒土为墩的字义,想到这个村子过去也许是土墩垒成的。谁知到了村子一看,荔枝正红,稻谷飘香,水波滟影,逶迤而来;想象中的土墩即刻烟消尘散,只有错落有致的民居、芳草萋萋的小公园和沿沟道长约一公里的休闲观景线扑入眼帘。 对我来讲,这个从小都听没说过的东墩村,现在居然处于一个显要的地带。具体说,该村位于白塘镇西部,是涵江区与荔城区的交界处,西南与荔城区长丰村以水相邻,东边与陈桥村绿洲衔接,北面与显应村树草毗连。一个半平方公里的小村,纵横的河道却有五公里多,真是一个躺在水网上的村子。 几千年的莆田,仿佛总是风尘仆仆地走来,在南北洋留下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不过山是要驻足挺立的,而水却是要昼夜赶路的,水一直往前的当中,有时稍一用力就分出了沟,略一顿足便蓄成了湖。最是那沟沟河河汊汊,也总是仿佛授之天助,不经意就织成了一张巨大的水网,许多的村落,便纷纷躺在上面去了。 现在看来,东墩确备涵江西部之形胜,颇具滨海之风韵,随水而形,依水建村;人汲水而生,地宜渔宜果,赤橙黄绿,满眼都是色彩紧凑与生动。而今,当城涵河道两岸再现“东南水乡”如梦如画的景观风貌,它依托四通八达的河网水系,以及区域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基底等优势,一转眼,便塑造了自身的古朴与现代融合的境界。 进村获知,通向莆田城区梧桥路和白塘路贯穿整个东墩村,市级重点项目“城涵河道景观带”经过该村,并且是一个示范段;2 0 1 6年,该村列入了省建美丽乡村实施项目……眼下,科学规划、创业增收、环境整洁、文明和谐成了村民口头耳熟能详的“四美”。 不经意的走访,令我眼界大开,难怪有记者曾这样报道:“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东晋着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如今已在涵江“开花”,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 “美丽乡村”是时下热词。记得不久前与相熟的涵江区区长连向红通过电话,她热情地向我介绍说:“有机会多来涵江走走,现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彰显文献名邦的城市特色,建设区域均衡、城乡一体的美丽莆田,这是老百姓心中的夙愿。”眼下,这个秀美整洁的东墩村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走到哪里,都能听见树丛里的鸟、草丛中的蛙,发出的妙曼声音;潺潺流水所经之处,无不带着丝丝凉意;清风吹过,果香、花草,令人陶醉……漫步村道,“耕心种德”“耕读传家”的墙画一一掠过,真教人有一种时空转换之感。于是我不由想到,东墩村过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村落?待去了村中,在明德祠堂和在云水殿旧址等徜徉许久后,我明白了,这里也是靠海的一个古邑小村。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云水殿旧址原来是这里村民信奉齐天大圣的地方。如今生活富了,他们又在旧址旁捐资新建起巍峨壮观的新云水殿。“大圣公孙悟空”,为驱邪镇恶之神。齐天大圣的民间信仰在东墩中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一定是有原因的。于是通过走访得知:一是因为齐天大圣武艺高强,能制服妖魔保佑境内平安,大约与明代时抵御倭寇有关,所以历代村人便景仰与祭祀它。二是村人祭拜它,是希望自己能像齐天大圣那样有灵活的头脑,懂得变通。三是跟妈祖和其他民间信仰一样,也有信众希望获得齐天大圣的庇佑,出入平安,财源广进,这也是信仰者的一种精神寄托。 听罢介绍,从村中屈头沟休闲景点来到石砌护坡的门前沟休闲景点,己是近午时分,在一座四面敞开的凉亭中歇息,但见一条老旧的小铁船,系在亭边。忽有一只鹭鸶点水而去,瞬间水光潋滟。此时,已在水中撒网的打鱼人却懒散地躺在凉亭椅上,闭目游心,仿佛波卷云舒,都一任由之。看着吃水颇深的沟面,想到多少年来,由莆田方面泄下的水流洪流都经此地,一例向前归向大海,而这里依水而居世代以打鱼卖鱼兼作农事的村民,都视水是生命之源,历代悉心保护,致使水流到哪里,文明的种子就会播撒到哪里;更值得我敬佩的是,在村中,随时能听到村民提起东墩村年轻的支部书记田建清和他带领的“两委”, 肩负重任,心系村民,风风雨雨,砥砺前行 ,为东墩创建美丽乡村洒下了辛劳的汗水。随之,又想到自己作为莆田人,对这个村子之前竟一无所知,心中不禁暗生愧疚。事实上,千百年来,这里的水域也必定目睹了人类文明的演进,见证了更新换代的沧海桑田,驻留了数不尽的弥足珍贵的记忆。 离开村庄的时候,发现有人来沟边洗农具,也有的来亭边闲坐,还有几个小孩人来此读书,因此,沟边总有人影晃动。听说若是有月亮的晚上,人来的就更多了,沿岸也更热闹了。想必,伴着银色的月光,那丝绸一样的河面,定然会泛起阵阵浪花一般的笑声。 东墩村,我与你虽是初见,但我却要说,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因为,你是一个值得令人探寻和留恋的地方,一个深藏着人文渊薮、印满了乡贤足迹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城区交汇处!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新东墩,怎不叫人心向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