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做杨柳把天撑
【发布日期:2016-12-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黄丽珠】
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一个拐弯连着另一个拐弯,数着数着也忘记了,一种陌生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座山是我初中时爬过的山吗?记得那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爬山,走走停停,一直爬到顶端的电视台,当时的艰辛终是忘记了,依稀中山路充满新奇与诱惑。 逝者如斯,眼前的水泥路朝山顶不断延伸,路面明显有拓宽的痕迹,有的地方缺了一大口还没灌水泥,或石子裸露卧看世界,或泥土松散铺展自然。偶尔有一两辆车从身旁经过,才会觉得这山中的世界不只我们。汽车的普及得益于交通的便利,爬山人数的减少也归结于交通的便利,就像在这盛夏的七月,谁愿意顶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在烈日下行走,去寻觅所谓远离城市的静谧?就像我若不是陪着家人出来散心,宁可宅在家里享受空调的凉风,也不愿吹着热情的山风。 才只是上午十点多的太阳,就已让四周明晃晃的耀眼,眼前也仿佛冒出了九十九个太阳一般令人浑身不自在。哪怕是山上葳蕤的草木,此刻看起来似乎也腾着热气。 坐在车里,幼稚地想着玻璃晒化了会是怎样,说笑着行到了半山。不料前方堵路了。 透过泛着光的车窗,视线越过前面的车辆,原来是数名工人在忙着作业。一辆挖掘机,一辆运输车,几名工人。挖掘机上的斗从空中至上而下,推动运输车中由于容量过大而无法顺畅地滑到地面的水泥浆,没几下,运输车将后厢悬起,半车的水泥浆顺势而下,几名在地面的工人开始忙碌起来。 挖掘机往前开让出道。在缓缓行驶经过作业区时,我对这几名工人多了几分目光的追随:就算戴着草帽,穿着长袖,肩上搭着毛巾,也挡不住酷暑啊!汗水涔涔,湿透了劳作的衣裳,布满了黝黑发亮的脸庞,流过结实粗大的双手!他们配合着:一人拿着振动棒,一人拿着平板振动器,一人拿着瓦刀,不一会儿,一小截灌好的路面就这么初具雏形。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山中劳作?支撑着在这样闷热窒息的天气里一干就是数小时?他们不言,我懂。 车里坐着玩着手机游戏的儿子。劳作的艰辛,他不懂。 凌霄殿正在修缮中,香客也是寥寥,我们浮光掠影一番。 往栖云寺的方向走去,我不经意发现山上居然种着茶。一畦畦的茶就着山势整齐地排列,墨绿浅绿与蓝天白云倒也相衬。如果是白雾茫茫,茶园一定是仙气十足的。 七八个人影点缀茶园中,想必是采茶人了。 信步走去。一个六十多岁的阿婆,戴着斗笠,腰间前面系的是垂到脚面的长围裙,后面挂着一个用来装茶叶的大编织袋。阿婆灵巧的双手在茶叶间飞舞,那些嫩茶叶如蝴蝶般纷纷飞入编织袋中。 看去,这些采茶人都是女性,年纪和阿婆差不多,装束和阿婆一样。她们很少说话,也是,这样的天气,每说一句话会不会就蒸发走了呢? 阿婆说她们都是山下的村民,茶园是寺庙的,早上要从六点采摘到十一点半,一天一百多元工钱……我,一时无语。 “过来喝水!早上刚冲的黄梅水,你体质不好,快来喝!”耳边传来一个阿婆呼唤另外一个阿婆的声音,如清风拂过。 姐妹间相怜惜相疼爱,让此刻的劳作不累。 只是,阳光是无情的,不会在她们采茶的上空留下半丝同情。她们的双手还是要忙碌的,虽然偶尔也拿起毛巾拭拭汗。她们的后背早已湿漉漉一片,仿佛是茶园里盛开的令人心颤的花。 我站立凉亭才一会儿功夫,又是汗水又是被虫叮,她们一天采茶下来,又该接受多少阳光的鞭打和虫子的咬啮呢? 读过林清玄的散文《花燃柳卧》,在文中他担心我们的社会会向花一样的燃烧的方向走去,物质生活日渐丰盛时,人们争着要当荷花,没人肯做杨柳。确实,世间千万万的美丽是要靠别的力量来支撑的!今日壶公山上我遇到的筑路工人和眼前的采茶阿婆们不就是杨柳么?那一株株的杨柳啊,挺着枝干,写着倔强,真正把天撑! 不远处的儿子也在看着阿婆们的劳作,我想他会懂的……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