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童年的味道
【发布日期:2015-03-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海媛】
街上开了很多家担仔面,每次路过,看着店名,总会想起我童年的担泗粉。
  童年的乡间,常有人担着东西走街串户,类似卖货郎。那时,食用除了在村民开的小店买之外,就是外乡人入村来卖,他们或用船、三轮车载货而来,也有的直接挑担,走街串巷,用叫卖声招徕顾客。那些声音往往带有韵律,在乡村的上空回荡,给我们平静的生活带来一丝响动。
  我是小馋鬼,时刻张着自己的耳朵,去搜索那声让我心动的“丸、泗粉”!这声音仿佛有魔力,一字一字嘣出,连成最美妙的乐音,宛转嘹亮,百听不厌!听到声音,我总会快速跑回家,跑到房间里,去翻衣柜里挂着的最美丽的那件衣服的口袋,掏出平常积攒的零花钱,直奔巷子口,妈妈在背后取笑,就没见你做别的事有那么积极!
  那是担泗粉的师傅来了,他是邻村的人,并不常来。他一来,总会把他的摊子停在秋香家的巷子口。秋香是我同岁的伙伴。我们一起长大,好时像蜜里裹油,会一起玩踢踢砖,踢键子,跳绳,简直形影不离;怄气的时候,会把周边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那些天连看对方的影子,都会觉得嫌恶。可是,泗粉担来的时候,我们总会忘记这点嫌弃,又凑在了一起。听人说秋香是邻村抱养来的孩子,泗粉担又总在她家的巷子口,一度引发我们的联想,他们也许就是失散的家人。这时,我们总会一边期待能看见认亲的感人场面;一边羡慕秋香,在家里都可以闻到泗粉的味道!
  此刻,是四季中的某一天,阳光温和,拉扯着一人一担的影子在地上歪歪斜斜。师傅坐在一张小木凳上,面前是他的摊子。他卸下扁担,把他的谋生工具,一一排列妥当。一头是铁架子,套着一口大锅,锅底烧着炭火,锅旁还别着一块块的木头。锅里的汤,香气四散,问师傅,加了什么配料,他总是笑而不答。揭开盖,汤是微酱色,澄清无油,能照得亮人脸,上面漂着炸豆腐、姜块、八角,香气随着热气,从汤锅里往上冒,冬日里,往跟前一站,暖意便袅袅升起。担架的另外一头,是个两层叠套的竹筐。担架摆开,他会拿出一个能开合的小木架,把上面一层竹筐放置上去。这一层铺排着泗粉团、豆腐丸,上面覆盖着塑料布。泗粉是用地瓜粉加工而成,手工筛成细细的小条,团成巴掌大小。吃的时候,烫一下,就可以了。另一层摆着碗筷,味精、盐、还有一种植物和油熬成的调味品。妈妈说,那叫香椿。每年端午的时候,她总会去屋后邻居家的菜地采上几叶,切成细细的,热上油,倒进去炒一番,拌在端午节中午要吃的面条里,香极了。妈妈说,泗粉本身是没有味道的,汤也是清汤,主要是靠香椿油来提味。可奇怪,我不爱吃她做的香椿调料!
  师傅开张做生意了,此刻,他的摊前围着一大群的小馋猫。我们一边等着吃,一边跟师傅商量。我们告诉他,他行踪不定,让我们很苦恼,可以来得经常一点呀!师傅总是一边笑笑的答应,一边打开铝锅盖,开始烫泗粉。
  我只吃泗粉,往往要吃两团。师傅轻手揭起塑料布,用筷子灵巧地挟到竹筛里,伸到锅汤里烫着。他左手拿着竹筛的柄,右手拿着筷子一动不动。我总是心急,每到这时,总有不自觉的催促的表情露出来。师傅却不急,他跟我说,别急,不能太早用筷子把泗粉团搅散,时间没到,会糊了,那就不好吃了。不一会儿,他用长筷子左右搅了一下,拿起一个碗,把竹筛里流下的水烫了碗,倒掉水,把泗粉盛在碗里。他加了一勺汤,一样一样添上酱油、盐、味精、油、醋,搅拌一下,一种独有的香味便飘满了鼻腮,馋得我几乎要流口水了。我付了钱,开始坐在巷子的石板上,用筷子一条条的挟起,吸着吃将起来,直到喝完最后一口汤,还意犹未尽。咂咂嘴,香椿、八角的香气,还在口齿中不散,那种满足、惬意,真是千金不换!
  妈妈对我爱吃泗粉很奇怪,她总觉得不可思议,味道那么淡,清汤素食,我怎么会那么爱吃?我也不知道。后来我吃过很多次的泗粉,加上各种佐料,可都觉得比不上童年的味道。童年的泗粉,留在舌尖的感觉,是那么的滑、那么的可口,那种感觉让口腔流诞,让心灵熨帖,让岁月不忘,已经成了一种念想,无法替代。
  后来,渐渐长大,便不好意思在巷子口吃泗粉了,总是从家里带碗,拿回家吃。后来,搬了家,便再没有见过卖泗粉的摊子了。妈妈说,那个师傅好像也转行了,改做生意去了。我心中甚觉可惜。
  转眼二十几年过去,前几天,妈妈说,那个担泗粉的在邻村开了一家店,还是老行当。一次,我路过,看到那个鲜亮的招牌,就走了进去。掌勺的还是当时的师傅,岁月在他身上留下明显的痕迹,白发、皱纹、驼腰。我叫了一碗泗粉,他煮了端出来,里面加了海鲜、青菜、炝肉,五颜六色的。我尝一口,与我记忆里的童年味道相去甚远,只喝了一口汤,便索然成伤。
  回家路上,我打电话给秋香,她去了远方的城市。我们说起童年、泗粉,一些小感慨。秋香说,我们惦记的,不是泗粉的味道,而是吃泗粉当时的心情。哪里回得去?
  此时,阳光依旧温和,我走在车水马龙的路上,心中想,也许她说得对!可也许,我真的只是怀念童年小吃的味道,那么可口的味道,简单,却已不可觅!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