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弟子曾点描述的一幅场面,让孔子大加赞赏,也让后世的我们一直憧憬: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只要是在春天里,暖风轻轻地吹,青草肆意地长,溪水可以淙淙回响在耳畔旁,再沐着融融春日,允许冠者他们有成年人的眼光与思想,笑眯眯地看一旁嬉戏玩闹的孩子们,兴起舞一段,风起袖下,柳莺啼啭,然后盘起双腿席地而坐,和孩子们畅谈见闻感受,就连归家的路上也是欢天喜地……羡慕这样的教育场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万物一切皆为吾师,潜移默化,情暖一生。 想起另外一则故事。唐朝节度使李翱当年向药山禅师问道,禅师指天又指地,曰“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顿悟,欢喜不已,归来后解甲归田,隐居山林,过起如云般自在生活。 云在青天水在瓶。我渴望拥有这种如云般自由、如水般潇洒的灵魂,在我短短长长的教育生涯中,于尘嚣市井,安身立命,下自成蹊,桃李成林。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二十一年,弹指一瞬,上过一万多节课,教过近千人学生,听过上百场讲座,数字递增同时,青春容颜已远走,没有感伤岁月流逝是虚伪的,镜子里的人,分明已是而立之后种种不舍。 好像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譬如育人。喜欢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我们拥有树的扎实优雅,拥有云的飘逸轻灵,灵魂何以不会唤醒另一个灵魂?亲爱的孩子,可不可以终止你对网络游戏的神游,可不可以激起你对浩荡知识的热情,我们双手紧握,说说未来?民族责任感淡漠的一代,何以担当火炬手的重担?而我,始终不够耐心,始终不够优雅。 譬如教书。知识的百花园里,千万只眼来千万只手,又怎能采够?对知识,我们从来景仰,学无止境,哪怕一路艰辛匍匐,虔诚而行。你们小小的年轻的脸庞以向日葵姿态向着阳光旋转,而我总是不够努力,不够优秀。多么想学富五车、汗牛充栋,带领你们一起蹁跹,就算没有暮春的郊外,也没关系,心里种下春天,课堂内外,风光无限。灵魂与灵魂若是相伴,生命路上,从来都是百鸟啁啾,百花盛开。 譬如职业之外其它事。我喜欢闲暇拾掇旧笔,只是沉浸陈年旧事,坐井观天的腐烂气息太压抑。我想打开旅行的窗口,边走边看,边拍边写。一路向西,看看敦煌境内鸣沙的山、月牙似的泉以及莫高窟里千年不灭的信仰,如何拉长后世凭吊的心情,看看摄友镜头下辉煌壮丽的布达拉宫,也来闭目听经,感受仓央嘉措前尘往事一波波悲凉,或者一路南下,桂林也好,云南也好,心与眼装下盛宴,每天不缺席新奇,哪怕舟车劳顿。行万里路,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是就是读了万卷书? 朝朝暮暮,日日月月,三尺讲台,我还想以粉笔为袖,飞扬四季的明媚,还想以嘴唇为号角,发起春的邀请。 我终究不是李翱,就算心里渴望闲云野鹤,但没法狠下心来写封辞职信,挥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潇洒。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是我今生最大的“羁绊”,温柔的“羁绊”,缠缠绕绕,不忍断去。我愿意老了的时候,暖暖地回想,那些年,斜风细雨不须归,那些年,千朵万朵压枝低,那些年,只是想想而已的“云在青天水在瓶”。 写在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体察过往岁月,修补千疮百孔,下一站,我依旧在路口等你们,一起披荆斩棘,一起手舞足蹈,春天,我们咏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