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郑季昌的刀笔生涯
【发布日期:2017-04-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郑季昌(1909——2000),荔城前埭人,生父私塾先生,养父也是读书人。家贫子读书,莆田人就信这个理,季昌从小就在家学渊源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氛围中熏陶,虽然没有高大上的文凭,但近朱者赤,父辈耳提面命,少时随胞兄学篆刻,由于刻苦好学,很快学到一门手艺,十六岁迁居涵江后,季昌就租个店铺,代写书信,篆刻印章,聊以谋生。他从小酷爱书法,开始搜寻名家字帖,认真临摹王欧颜柳等大家名帖,久而久之,大有长进,楷隶篆诸体俱佳,尤以楷书见长。其书法老师赞道:“字体近欧体,提按明显,使转自然,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风神萧散,自开面貌。”
  为了把生意做好,季昌先生钻研印谱,以清邓石如篆刻印章为蓝本,精益求精,文化人都赞他刻印沉雄朴厚,刚柔相济。在那时,在小上海涵江,刻一个印章都非常认真,不知忽悠为何物。所以在涵江一带,季昌先生是小有名气的,人品好,印章刻好,名闻遐迩。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郑先生书法艺术创作进入高峰期,春华秋实,其作品曾入选北京荣室斋举办的中国书画展。1969年起,季昌先生分别以楷,隶,篆写了35首毛泽东诗词,1972年,其四幅楷书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参展,并被该馆收藏。这是对书画家的最高奖赏,能获此殊荣的书画家,多乎哉,不多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据季昌的儿子和亲属介绍,季昌为人厚道,有道得财,代写书信,刻印一丝不苟,童叟无欺,信誉一流。业余时间全部用在读书写字上。其身后,收藏古书籍上千册,其中古今书法名家经典法帖250多册,名家经典碑文拓本20多本,名家传世书画作品数十幅,砚池数方真迹手稿一束。这些珍贵典藏,弥足珍贵。可见季昌先生平时临池临帖,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古人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试想,郑樵如果不在夹    山上力学三十年不下山,是绝对编写不出通志的。耐得住寂寞,十年磨一剑,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然否?季昌自书:“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以及文天祥的《正气歌》,悬挂斗室之中,以此激励自己,终生身体力行这些传统美德。贤哉,郑季昌先生!
  他的书法作品被国馆收藏,可惜他只是市区一级书协会员,顾问。对此,先生不以为然。身居陋室,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季昌的儿子说,家父生前与陈鹤,陈阵及省城书坛名家沈觐寿,潘主兰等经常以书会友,过从甚密,家中藏有这些书画名家的大作。
  笔者与郑老未曾谋面,引以为憾。但有幸的是,2000年2月12日,《湄洲日报》海外版的“书画赏析”专栏,刊发过《郑季昌书法欣赏》一文,并配发了郑老的四幅作品,幸甚。近日,郑先生的儿子郑肇本找到笔者,赠送几本《郑季昌书法篆刻作品选集》,本书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永正题写书名,中书协会员陈章汉作序。这本作品集,令人赞叹不已,郑先生约楷隶篆书和印章均可圈可点,而楷出和篆刻更出类拔萃。郑先生的儿子郑重地说,我们想把家父的书法作品部分捐赠给莆田市博物馆。善哉,善哉!为此,应该宣传一下这位民间高人的刀笔生涯,向乡贤郑季昌书法家,篆刻家表示崇高的敬意!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