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载: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将亲子含泪送人,失散23年重聚后,已是“高官”的母亲却不徇私情,让儿子继续务农终生;亲孙子想办个“农转非”,时任中组部副部长的奶奶,却出人意外地勉励说:当个农民也很光荣!她临终遗愿让人感佩: “我的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 ー个从井冈山革命时期的红军女战士,到中组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曾志家风,因“纯粹、干净、高尚”潜移默化梭流芳百世。 读了这则消息,笔者肃然起敬。ー个“高官”的母亲如此不徇私情,其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老党员、老干部所建立和倡导的家风,彰显的是信仰坚定、忠诚老实,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甘于奉献、严守纪律的优良作风,不仅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也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传承好红色家风,就能让家庭成为涵养美德、陶冶情操的“心灵归宿”,就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看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对待亲情,毛泽东一直倡导“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从循循开导而打消妻兄杨开智要“安排厅长之类职位”的求情,到拒绝诸多领导同志对儿子毛岸英上朝鲜战场的劝阻,彰显了大公无私的家风。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一钱一物,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十条家规”。还有朱德要求子女“接班不接官”,他的夫人康克清,在1983年“严打”期间,就因她最小的孙子朱国华犯重罪而大义灭亲:忍痛批示:“死刑。”这样的家风,子孙为之自豪,百姓为之敬仰。 再看看老党员、老干部的红色家风:焦裕禄教导子女,“千万不能搞特殊”,儿子看戏一样交钱。谷文昌心中有戒,“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腰杆挺直”,给子女留下两袖清风。杨善洲公权为民,“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从未为子女谋私利;沈因洛一生不帮秘书谋位子,不给司机留面子,不为家人开口子……如此家风,山高水长,激励后辈,光照后人。 事物都是ー分为二的。如果丢掉红色家风,沾染不良家风,就会如徐向前元帅所言:“我们这些人迟早是要离开人世的,如果不把后代教育好,千百万人的流血牺牲就会付之东流。”王建平之父亲是ー位高干,生前十分廉政清风,然而其儿前武警司令员王建平,不仅买官卖官行贿受贿,而且纵容儿子贪赃玩法,最后将父辈的红色家风毁灭。 有比较才有鉴别。同是中央副部长级的高级领导干部,曾志殷切勉勉孙子扎根农村安心务农,王建平却让儿仗势包缆工程大发横财,两种不同的家风产生截然不同因果。前者高风亮节受人敬仰;后果贪赃枉法下场可鄙。诚然,在不同的年代家风不是ー成不变的。质变的原因虽然是复杂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忠诚干净担当是根本。 由此可见:家事连着国事,家风连着党风,廉家连着廉政。当下,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上好“正家风”这门必修课,家庭永远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因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仅是人们身体的住处,而且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加强价值观建设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领导干部更应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廉洁修身、清正齐家,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事实胜于雄辩:曾志的红色家风是ー个典范,王建平的黑色家风系ー面镜子。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红色家风薪火相传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