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开启“星星孩子”紧闭的心扉,让他们早日走出心理的阴影,融入家庭,是职责,更是本事。深谙此道的陈信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爱心、真心、耐心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金钥匙。 孤独症儿童又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大多像星星一样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往往需要付出比普通教师更多的时间和心血。日前,记者走进仙游县向阳儿童培训中心,教室里,只见陈信英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认识1、2、3,4、5、6……“大家跟着我一起念。”课堂上,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认真学习。然而,就认这么几个简单的数字,学得慢的学生得教一个多月才能学会。“一百次不会,那我就教一千次,直到他们学会。”陈信英说道。 13年前,从扬州职业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陈信英,到仙游一家特教机构上班,后来通过成人教育考试,到福建师范大学进修。学成归来后,她便到仙游向旸儿童培训中心当老师,主要负责孤独症孩子的教学工作。 孤独症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智力、人际交往等障碍,还有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等问题。相比于普通孩子,特教老师通常要付出更多精力。“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只能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进行机械式训练。”陈信英说,比如教他们学习爸爸、妈妈的发音,有时要反复教无数遍,才能让他们记住爸爸、妈妈的称呼。“如果换爷爷、奶奶,他们可能又不认识了。”就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这些孩子终于能开口叫“爸爸、妈妈”。每每此时,孩子的家长高兴得泪流满面。而对陈信英来说,这就是她坚持下去的理由。 班上的陈晨是个典型孤独症孩子,自控能力差,上课期间,坏脾气随时会暴发,而且暴发时会大喊大叫,还会打人。有一次,陈老师正在上课,陈晨却冷不丁把她给抓伤。她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蹲下来,摸着他的头并轻声细语安抚他,直至陈晨情绪慢慢平稳下来。 每个孤独症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之前,陈信英班上有个孩子,数学老是学不好,换了几位老师也不管用。通过细心观察,她发现这个孩子喜欢学英语,于是突发奇想,用英语教他认识数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该孩子能从1数到10。其认识能力也不断提高。孩子的进步让父母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也让陈信英感到自己付出太值得。 学生黄某雨刚来学校时一句话都不讲,而且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在家里父母经常拿手机给他玩,使黄某雨更加不喜欢与外界交流,从而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陈信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该怎么办?几经思考,她决定采取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开始教黄某雨认识各种动物,如,猫、狗、鸡、鸭等。如今黄某雨已去幼儿园上学,并且会开口叫爸爸、妈妈,还会唱儿歌。 据陈信英介绍,很多孩子刚来时,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特别困难,她就从他们喜欢的东西入手,渐渐地走进他们的世界。从开始最简单的辨识水果教起,每天不断地重复,慢慢地,他们开始有了沟通的能力。每当送走一个孩子,陈信英都有一分欣慰,一分不舍,还有一分牵挂。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信英用爱和坚守,帮助那些“折翼的天使”跨越障碍,融入社会,让不少的家庭重拾生活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