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荣誉陈列室,只见墙壁上“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高级版绿盈乡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莆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匾额赫然入目。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林燕和告诉记者,该村能获这些殊荣主要得益于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着力加强班子建设,推动“党建+乡村游”等民心工程。 2009年,大学毕业的林燕和毅然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带着小女儿回到家乡林山村。由于见多识广、头脑活络、乐于奉献,她不久便成为林山村党支部组织委员。2021年,林燕和当选林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林燕和始终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年来,在她的带领下,村里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山塘修缮、道路安全设施提升、微景观建设、水毁修复等20多个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将村民饮水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让家家户户喝上“放心水”;花力气进行村道硬化、架设路灯、建设休闲步道、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投入与管理机制……如今,焕然一新的林山处处是景,更以“美丽庭院”创建为抓手,营造出“庭院花香迎客来、家美院绿乡村美”的新气象。在林燕和的努力下,该村与西天尾镇卫生院结对子,定期邀请专家医疗组进村义诊,提高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水平。 林燕和积极探索党支部创办集体合作社的新路径,引进优质企业建立百亩蔬菜粮食试验种植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培育了3名种植人才,使村民从最初的观望到要求加入合作社参与种植。2023年,村里与荔城区供销社联种联营,扩大基地种植面积100多亩,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实行订单农业,在有效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的同时,又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了全面提升林山村特色农产品包装,村里注册了“功夫林山”“九莲林山”商标,林山黄花菜因此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改造提升特色农产品一条街、文创直播基地、塔里支部旧址等,做大做甜旅游蛋糕。 林山村位于西天尾镇北部山区,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集武术、朝圣、旅游于一体的南少林寺。然而,昔日的林山村由于山高路远,地瘦人穷,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原因,这里的发展节奏总是慢了半拍。丰富的旅游资源、土特产一时不能变成不竭财源。穷则思变,村历届党支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林燕和发挥本地独特的“禅武、禅修、禅茶”等历史资源,精心打造独一无二的南少林文化名片,将文旅经济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对接市旅投集团,围绕“禅武、禅修、禅茶”等主题,盘活闲置禅武学校,流转岭头、林柄等老民房集群,联营南少林商业街及停车场,打造成集研学、民宿、亲子、康养、功夫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度假区。最近还成功举办了南少林非遗武术保护成果交流大会等活动,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成功范例。 近年来,林山村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以村党组织书记“练兵比武”为契机,通过聚合“党员+网格+单元长”力量,以群众为中心,打造乡村产业链,织密民生服务网,充分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给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近年来,林山村因地制宜,新种植100多亩油茶、200多亩无公害禅茶、500多亩红豆杉和桂花等苗木,扩大黄花菜种植300多亩,每年可为村民增收500多万元。 “我们通过协助开展‘禅武之旅’青年夏令营和少年夏令营、禅修班、艺术讲堂等活动,常态化举办南少林武术文化节,带动林山村人气进一步升温。”林燕和表示,为做活生态旅游这篇文章,林山村还建成配套旅游的特色农产品一条街,每年可增加村集体年租金收入30万元,让农产品的“出”与旅客的“进”迈上快车道,使单一观光游逐步升级为深度体验游,旅游“购”文章也随之做足做活。2022年,林山村与市国资委共建“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全面提升“党建+”邻里中心功能,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提供新农合、新农保、卫生计生、民政、综治各类服务,建立快递驿站,打通群众快递配送难“最后一公里”,让村民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