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 许伯英)3月8日,2024-2025年度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演员(剧目)《状元与乞丐》圆满完成拍摄,这也是福建省莆仙戏剧院继莆仙戏《踏伞行》之后第二次入选该工程。 3月7日晚,记者在录制现场看到,演员们配合录制要求,倾情演绎。“刚才那段重来,我们两个人站的位置不太对”“艳艳,你出场时要稍慢些”……演员们精神高度集中,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甚至小到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大家都一丝不苟地演绎。“前期,我们进行了反复排练、精心打磨,在人物塑造、锣鼓点、传统曲牌、科介运用、舞美等方面精雕细琢。”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一级演员,在剧中饰演文龙母亲柳氏的黄艳艳告诉记者,在排练期间,还邀请姚清水、陈先镐、黄美云等老一辈艺术家们来到现场,悉心指导,助力莆仙戏的经典魅力在舞台上焕发新的光彩。“这几天的录制非常紧张,我们每天早上9点就开始录制,有时候会录到第二天早上5点,演员们只休息几小时,又投入到拍摄中。”在剧中饰演文凤的郑仁森告诉记者,虽是“老戏新作”,但全体演职人员仍齐心协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艺术追求,将莆仙戏的经典魅力展现于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的舞台之上。 《状元与乞丐》是莆仙戏三度晋京献演剧目,被赞誉为继莆仙戏《团圆之后》《春草闯堂》之后的“又一颗艺术明珠”。该剧题材贴近生活,观众喜闻乐见,百看不厌,从创作起演出已超千场。全国已有四五百个剧团移植、改编演出《状元与乞丐》。剧情内容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无论下基层演出还是剧场演出,场场爆满,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是“宋元南戏活化石”莆仙戏的一部经典传承剧目。 该剧配备正旦(青衣)、贴旦(花旦)、正生(文生)、老生、丑仔等行当,莆仙戏表演科介得到应有的发挥,诸如旦角出行的伞功和虚拟的织布,文生、老生的扇法运用,丑角、贴旦的夸张动作,尤其是最后一场的“追逐”情节,借助旦角的蹀步、摇步、千金坠,丑角的七步蹓,老末的三脚杖,构成了别开生面的追逐舞蹈。此外,还汲取了民间“板鼓咚”的一曲【俚歌】(俗称“乞食诗”),更是为此剧目锦上添花。 据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是中宣部、文旅部于2019年启动的一项保护传统戏曲的工程,堪称中国当代戏曲界最高水平的集结,也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之一。该工程旨在挖掘保护地方戏曲文化,通过选取当代戏曲名家及其代表性剧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反复加工提高,留下完美的艺术记录。入选剧目要求能代表本剧种的经典剧目,以及本剧种独有的濒临失传的传统骨子剧目,剧目有传承价值,思想内容积极向上,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凝聚剧种表演艺术精粹、展现戏曲艺术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