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 黄凤珍)12月3日-4日,全省残疾人多元解纷试点工作推广现场会暨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员培训班在莆田举行。 现场会上播放了莆田市多元解纷试点工作宣传片《主动融入 多元联动》。市残联、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介绍了残疾人多元解纷工作经验做法;省高院分享了我省残疾人司法保护的工作经验,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前往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城厢区法院、市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多元解纷中心、荔城区综治中心等地参观调研。此外,各地残联相关负责人还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聆听《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专题解读等。 据悉,我市现有持证残疾人10.28万名,占常住人口总数约3.3%。市残联联合市委政法委利用全市54个乡镇(街道)综治网格中心972个村(社区)网格站、2408个单元网格的2895人基层网格队伍,把残疾人维权解纷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发挥网格工作精准化、信息化优势,依托网格员开展巡查、化解纠纷,为化解基层涉残矛盾纠纷提供支撑。 我市创新推出“1+1+N”部门联动模式,即残联、法院与多职能部门协同联动,推动解纷工作有机衔接、融合发力。市残联、市法院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维权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残联与法院的涉残维权多元解纷衔接联系人制度,深化与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的密切协作。把残疾人解纷工作纳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体系,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视频云等技术,对各类调解信息资源进行集约化处理,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各调解中心化解矛盾的数据共享、成果共享,组织多元解纷调解,连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在线调解、网络立案指导、视频庭审等,打通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最后一公里”。 我市成为全国残联系统涉残疾人纠纷“总对总”工作第一批全国试点启动城市之一,建立全国首家“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多元解纷中心”。上级领导还专题调研了我市的残疾人多元解纷工作,对我市的工作成效给予高度肯定,为全国打造多元解纷“莆田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