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九华 瀑飞西隐藉秋风
兄弟蒙尘 三代辛劳蕴新意
【发布日期:2021-05-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林双辉】
由莆田晚报志愿者服务队牵头,被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文明办等13部门联合授予“2020年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的莆田晚报0594莆田爱心联盟志愿者服务队和爱心主角莆田辰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参与的大型爱心志愿行公益系列活动第103站周四上午走进荔城区西天尾镇象峰村吉岭2号,为受助家庭林剑明一家送去浓浓的爱心——
从内心里说,我是向往象峰村和她的西隐亭瀑布的。不仅仅因为这里如瀑布所在地莆田乡土作家阿钵先生写的一样美丽而富有激情,更因为每次来,总带着一片爱心,总带来无限希望。
上午10时许,爱心车子往西天尾镇北面九华山麓象峰村挺进,临近西隐亭,便听到近处传来阵阵飞流直下的溪水摔碎嘶喊的声音。抬头往东望去,西隐亭瀑布像一位全身罩着白色丝网外衣的朦胧少女再一次惊艳地展现在眼前,翩翩起舞,风情万种,那些飞泻的水珠和飘洒的水雾均是一个个或美丽动人或命运多舛的故事,这些构成整幅飞瀑的亿万个水分子都经历了一次在高处湖里初始平静,而后奔流直下在命运的天空中或自由翱翔或跌宕起伏的尽情飞舞,再到进入下游湖面后恢复最后的平静。世间的一切生命都在经历一个充满未知的旅程,而后步入一样的归途。在这个旅途中,哪怕个体再过细小,哪怕命运再过曲折,都有她们各自的生命展现、价值和追求,并且始终充满着执着和不灭的希望,就像今天我们即将拜访慰问的主人公林剑明一家一样,虽然人生曲折不平,一度迷雾障眼,但在党和政府关爱、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爱心人士的热心帮助下,已然拨云见日,曙光初现,前景一片光明……
象峰村不大,才1000多人口,散居在九华山麓几座小山夹杂的一片由低向高层叠的长布袋峡谷中,1964年出生的林剑明家住在靠近山顶的山腰上,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有点破旧,但从土木结构的房顶粗壮的横梁上依稀可以看出当初建房时家族的荣耀。林剑明有四个兄弟姐妹,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和一个妹妹。林剑明的祖上出过秀才,他的父亲林金铸今年85岁,是当时这个小山旮旯里闻名全村的读书人,在建国初就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师范,并执教终身,桃李满天下,于1991年光荣退休。但到了剑明这一代,因为山里家庭人多地少要养家糊口,剑明便在初中毕业后辍学回乡务农,并借着地利做起了果树栽培修剪等果农把式活,而种田和修果树便也成为他一生的主要营生,大部分时间中终日劳作,自力更生,以求丰衣足食。
1987年,经人介绍,林剑明与邻村少他两岁的张凤兰喜结良缘,婚后夫妻恩爱,一个耕田种果,一个料理家务,一个家被经营得井井有条,朴实温馨。第二年,两人爱情结晶的胖小子如愿呱呱落地,温暖和睦的家更是充满了欢笑。第三年,两人的小儿子如约而至,更是让一家三代人笑得合不拢嘴,幸福有加。那段时间,因为多了两张嘴,林剑明夫妇做田修果更勤快了,除了天黑回家和孩子享受天伦之乐外,闲暇根本无法照顾两个孩子。在他们看来,为孩子和这个家多赚点口粮和钱物,才是他们最应该做的事。至于孩子,他们和那个年代的大部分父母一样,早习惯让他们自己摸爬滚打和自我适应生活的节奏。而因为忙于生计疏于关心孩子的成长,却在不久后为这个家埋下了悲伤的种子,成为他们一辈子深深自责的痛点。在小儿子三岁那年的一个夏日午后,因为高烧不退没有及时得到医治,从此便留下发育滞后的后遗症。期间,为了医治小孩的病,夫妻俩跑了很多地方拜访各路名医,但在花去一大笔积蓄后,基本不见有效。长大后,小儿子在教书的爷爷多方帮助下,也才勉强让其念着囫囵学到小学毕业。现在,小儿子已经33岁了,虽然长得一表人才,但至今智力仅至多达到孩童年代,平时在剑明的指导下可以干点体力活,但在更多的时间里对数字十分模糊,生活基本无法自理,成为夫妻一辈子的操心和负担。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林剑明的大儿子的成长本来可谓一帆风顺,书念得十分用功,人也长得十分乖巧听话,一路升学无忧。大儿子上高三那年,正当一家人希望他求光明光宗耀祖之时,却发现他突然迷上了暴力内容的网络游戏,久而久之,中游戏毒很深的他便出现了精神恍惚,不得不休学在家。这一次,在为小儿子治病奔波后停歇10多年的林剑明又一次放下手中的活,带着大儿子上全国各地求医,希望这个给一家三代带来希望的儿子能够得到及时的医治,期间再好的医生都找了,再贵的药都尝试了,但病情时好时坏,待到再次耗尽所有积蓄并负债累累,还是无法将大儿子的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治好,在大儿子病情好时留在家中生活医治,病情不好时只能全部放在精神病院中接受治疗,后来实在没办法,只能将大儿子长时间放在附近的荔城区精神病院治疗,现在想来,最近一次大儿子在家,也已是几年前的事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林剑明夫妇哪有不想让儿子留在身边的想法,但为了儿子病情稳定,将其留在院中治疗和生活,已是多次反复之后的最好选择了。只有相隔一段时间到医院中送钱送物时探望儿子,才是老两口最舒心的时候。
谁都不希望不幸常临,但生活还得继续。既然痛苦已成为事实,那便只能接受最坏的现实,然后寄未来于医学,保存有朝一日两个儿子先后得到治疗并得以康复的希望。令林剑明夫妇感到欣慰的是,党和政府早就向他们一家送去了各种温暖,村里10多年前就单独将他的两个儿子纳入了低保照顾对象,而近年来农村医疗保险的大力照顾,使大儿子的精神病治疗费用报销逐年得到了提高,到现在,医药费几乎得到了全部报销,解除了一家人的后顾之忧。几年前,林剑明一家早就实现了脱贫。“过些年待小儿子智力好时,考虑给他成个家。而大儿子病情稳定后,也希望早晚有治愈的一天。”采访尾声,林剑明还是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从这几年与小孙子的接触中可以看出,他的智力在一年年进步,我预计再过几年大概他四十岁过后,应该会过上正常的日子。”爷爷林金铸自信地说。
“一直关注莆田晚报0594莆田爱心联盟志愿者服务队多年如一日地践行爱心,今天公司能够争取参加,是一种荣幸,也感受到责任和担当所在。”担当本次爱心主角的莆田市辰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林立仁向记者表达了参与爱心的心声。
“感谢所有好心的人们!好人必有好报的!”接过辰旭装饰公司爱心代表林杰送来的散发浓浓爱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林剑明感动地热泪盈眶,连声表示感谢。随后,0594莆田爱心联盟爱心成员陈顺碧代表联盟送上本站爱心众筹款。当天,特地参与爱心活动的志愿者、高级心理咨询师宋建武也在慰问现场耐心地对林剑明一家进行深入细致的情绪缓解和心理疏导,激发他们重新燃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重塑美好生活的勇气。
希望还在,明天会好。磨难蓄积了经验和力量,对林金铸林剑明和两个儿子三代人来说,最坏的遭遇已经过去了。在爱和温暖的感化下,接下来,便只有越来越好的境遇和前程了。
|
匠心丈量 毫米对决 我市举行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竞赛
少年“跃”山海 非遗“动”起来
翰墨书百年 丹青绘匠心
书香启智 和美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