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告别高速稳定增长,转型与升级已成为产业新标签。今年汽车产业的发展和走向尤为受到关注。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作为国民支柱产业之一的中国汽车行业如何面对消费升级,如何实现可持续稳健发展?记者留意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国内车企的代表委员纷纷将关注点聚焦在新能源汽车、无人车应用、智慧交通和区域融合、中国汽车出口、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等领域。 【热词1】 改善汽车消费环境 汽车税费需改革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三位大咖,共同聚焦汽车消费环境改善领域,尤其是汽车税负问题。曾庆洪建议:“推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减轻汽车消费总体税负,降低购车成本;改善汽车消费环境,拓展消费渠道,加大汽车下乡支持力度,刺激消费;大力发展二手车交易市场,积极解决‘停车难’‘充电难’问题。” 【热词2】 推广新能源汽车 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建议颁布各地区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并通过减免私人新能源乘用车低谷充电费、减免私人新能源乘用车充电停车费和服务费等举措,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激发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潜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运舟也提出了关于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车一揽子支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稳定健康发展的建议,包括:大力推进对公市场使用新能源汽车;放开城市新能源汽车限购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拓展农村市场;积极推进路权、电价、停车、高速收费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等。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上,全国政协委员、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则建议,在双积分政策、路权、准购权、政府用车采购等方面,给予插混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相同的待遇。
新能源汽车发展应建立整套的全产业价值链。在这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建议:成立由政府引导资金为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资本为辅的专项电池产业引导基金,探索构建“电池与整车资产分离模式”下的产业运营模式。真正激活电池产业链,在解决当前电池成本过高、消费市场疲软等关键难点的同时,也为加速动力电池产业闭环发展、迎接能源革命打下坚实基础。 【热词3】 加大汽车出口
王凤英还建议,应该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国家战略,推动汽车强国建设。她提出,中国汽车“走出去”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更是国家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需要,是中国迈向世界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并建议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大支持力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5月25日的“部长通道”中表示,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受到了很大影响。“中央政府因此将原来到今年年底要退坡完成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和免征车购税这两项政策延迟两年,用这些办法来恢复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他指出,4月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已经基本达到了去年同期水平,接下来将在供给侧、需求侧和使用侧三方面发力。 【热词4】 智慧交通融合
相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智能汽车,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并没有得到特别关注,只有全国政协委员、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就无人配送车辆的应用推广进行了建言献策。竺延风提出,随着网络购物、线上经济的迅猛发展,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点问题不断凸显。目前,无人配送车已经在快递配送、货物转运、无人零售、清洁环卫等应用场景开始商业化探索。他认为,应鼓励发展无人配送车辆。把无人配送车辆纳入“新基建”政策范畴,鼓励企业等各主体积极研发和推广无人配送车辆。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立无人配送车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推进无人配送车示范运营。
|